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通知

校企协同“碳”索绿色发展 天大学子激活创新“引擎” —— 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双碳”主题企业实战项目课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5-09-19

(通讯员 罗光)“这是我们所开发的空调监控系统的实时状态总览界面。顶部设有工厂视图切换功能,支持同时查看多个工厂的数据。核心模块实现了状态与环境数据的同步屏显,清晰呈现空调的开关状态、温度、湿度、风速,以及传感器的在线状态等技术参数。下方的折线图动态展示过去10分钟的数据波动,便于直观掌握温度和风速等变化情况。本页面凭借‘全局总览+细节追踪’的逻辑,有助于快速了解系统当前运行状态,从而进行实时决策。”来自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的同学们正在为企业专家们展示汇报他们为企业产线量身定制开发的能源监控平台用户界面及功能。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施“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树立减碳意识并以此为驱动开展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已成为每一位优秀工程师的必备素养。为了鼓励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学以致用助力绿色发展、促进数字化环保理念及技术的国际间交流,学院携手丹佛斯、恩智浦、交控集团、深圳学院等合作伙伴,围绕“双碳”绿色发展主题,着眼人工智能、数智化、自主无人系统、ESG、绿色储能等细分前沿领域,组织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工程、智能建筑三个专业近百名研究生,于6月3日至7月14日前往天津、深圳、香港等地,深入企业一线,在绿色工厂、AI 实验室、低空经济区、零碳校园等多元化场景中探索技术创新路径,累计形成 15项减碳创新技术方案,为校企协同培养复合型工程人才树立新标杆。

天大学子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学习调研

在丹佛斯世界级“灯塔工厂”,学子们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实地调研、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针对节能减碳可持续发展、减少制冷剂排放、实时监控设备能耗状态等课题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由5位企业专家、4位学院导师所组成的导师团队的指导下,组建项目团队,通过学习并运用硬件拓扑图、WiFi/LoRa、SQL、Database等工具与技术手段,形成了包括实时制冷剂监测与可视化管理系统、数字化能源监控与管理平台等一系列创新方案,得到校企专家一致好评。

企业工程师专家为天大学子现场授课指导

在恩智浦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基地,学子们零距离感受了eIQ Neutron神经处理单元、S32R47雷达处理芯片、YOLO多目标追踪算法等前沿技术的魅力,在优秀一线软件工程师的指导下,学子们运用恩智浦研发的全球首个全线上云实验室,进行在线调试、代码更新、自动测试等实践操作,完成了在微控制器(MCU)上部署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型,并通过神经处理单元(NPU)进行硬件加速,从而实现边缘实时智能推理等项目目标,未来有望应用于包括工业预测性维护、嵌入式视觉识别和低功耗物联网终端等多元化应用场景,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天大学子在恩智浦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平台学习实践

在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园区,学子们系统化调研了包括研发智造中心、测试验证中心、数字运维中心等在内的八大运营场景,并根据自身专业学科特点参与到基于ARM的控制器测试、无人机数字化运维、“低空经济+商业场景”融合城市生态圈等实战项目中,最终形成了包括适用于90%以上低空设备型号的全场景测试方案,人工智能与毫米波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化运维方案,整合无人机应用、低空服务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三维城市空间建设方案等在内的创新解决方案。

天大学子通过操作VR辅助工具进行无人机操控运维训练

在天津大学深圳学院零碳校园,天大学子与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一道聆听来自高校、企业、NGO组织的专家学者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与创造性思维、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发展中的应用、气候变化与节能降碳、智慧水与城市农业、太阳能与积碳储能等相关课题的主题报告;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气候变化博物馆、WEEE环保园区、“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深圳科学技术馆低碳社区、永泰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泰豪科技电力技术有限公司、中芯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低碳环保园区和高新科技企业实地调研;并在四位教授的指导下以跨学科团队组织形式出色地完成了智能负碳太阳能系统开发项目。

Luximon教授指导学生进行太阳能回收系统设计与装配

“天大的学生们在项目过程中表现出优秀的减碳意识、专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丹佛斯企业导师王楚格在项目答辩现场点评道,“希望后续有机会继续与学院深化合作,将同学们的项目成果进一步转化落地。”

“通过此次项目课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关于节能减碳、绿色发展的前沿技术,而且通过实战项目锤炼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还交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真可谓收获满满。”来自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的研究生唐盛铭说。由于在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他已获得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排名第一)颁发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

据悉,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论坛日前在京举办,学院副院长刘艳丽教授受邀参会并作《“双碳”主题企业实战项目课》主题报告,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十余所国内外兄弟院校积极推介课程建设成果,分享课程创生经验。报告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该课程模式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范例,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副院长刘艳丽教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论坛上作报告

面向未来,学院将以此次 “双碳” 主题企业实战项目课作为新的起点,持续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学院将紧扣 “需求牵引、校企协同” 的培养特色,联合更多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把产业一线的前沿技术转化为模块化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 “理论-实践” 滚动式培养体系,打造从课程训练到实践转化的全链条培养路径,为我国绿色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