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通知

国际工程师学院召开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 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系列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1-30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学院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保障多学科交叉高层次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工程师学院于1月22日和1月29日分别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召开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系列研讨会。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超,机械学院副院长刘正先,智算学部副院长喻梅,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徐江涛,精仪学院副院长田震,以及国际工程师学院院长原续波、副院长关静,专业负责人王建荣、刘刚、苏育挺等参加会议研讨,会议由关静主持。

会议从学院多学科交叉平台发展规划、招生专业方向、学生培养流程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向与会人员进行详细介绍。会议强调以“共建、共享、开放、融合、共赢”为理念,进一步突破学院藩篱,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院建设开放式教学模式,并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培养方案、导师岗位聘任及管理办法、本研贯通方案等议题进行多轮沟通和深入研讨。

平台培养方案方面,王超、刘正先建议,课程设置应充分给予学生选课权利和多元化选课条件,突出多学科交叉平台选课的高灵活度和宽度,导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形成“一生一案”的多学科交叉培养特色。原续波指出,以平台培养目标与各学院知识体系为蓝本,确定足以支撑学生科研的特色专业核心课,共建学院面向各行业未来前沿,共同建设多学科交叉课程。

导师岗位聘任及管理办法方面,徐江涛提出,导师须具备足够深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背景和项目成果,学院导师聘任的各项条件和职责须紧密围绕导师培养学生的能力设定。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并具有高水平培养国际创新工程领军人才的能力尤为重要。关静建议,各学院导师以项目为引领组建多学科交叉导师团,形成“项目制+导师团+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

本研贯通方案方面,喻梅、田震提出,课程设置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将本、研培养方案中同时设置所需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研互任学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强调思维能力训练和跨学科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导师的项目牵引,培养学生贯通本研系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王建荣、刘刚、苏育挺结合学院中法工程师培养模式,提出通过积分制推动研究生导师承担本、研课程建设和授课任务,根据工作成果评选优秀导师,激发导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系列研讨会促进了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各共建学院对于研究生培养间交流沟通,深刻剖析并明确了平台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学院推进多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探索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工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