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通知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通知

学科交叉|大咖云集,共话交叉 国际工程师学院召开多学科交叉平台导师团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2-01-22

为积极推动学院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破局多学科交叉之困,凝聚多学科交叉之力,助力多学科思维碰撞,孵化多学科交叉科研项目成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工程师学院集结导师团全体“大咖”们,于1月21日分别召开多学科交叉平台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和智能机器与系统方向导师团研讨会。平台全体导师、求是学部党委书记单小麟、求是学部副主任(国际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关静参加会议。会议针对平台科学研究创新、特色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聚焦使命引领科教创新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研讨会由关静主持。

Ø 科学研讨

根据《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文件要求,为加快推进储能专业建设,深化并推动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导师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学生科研近况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入交流。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产业界”为原则,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契机,导师们围绕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攻关项目需求,融合研究领域优势,不断凝练研究目标,形成交叉合力,推动国家储能技术的发展,培养未来能够引领储能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和科学家。


Ø 课程建设

为推动特色课程建设,课程负责人赵军老师首先就本学期开设的《储能实践与实习》课程,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介绍。课程以 “企业专家授课助力实践”为特色,特邀储能、燃料电池、电池安全方面专家和企业高级工程师,从科研、产业一线角度向学生介绍储能领域最新进展,鼓励不同学科同学分组讨论,参与实验,促进学科交叉,同时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学期特色课程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随后,相关课程负责人就下学期开设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尧命发老师以“为什么需要燃料储能”问题引入,分享了《燃料储能与利用》课程,将通过七个章节,分主题讲授能源发展与燃料储能技术、碳中性燃料全生命周期评、可再生能源制氢与氢储运、碳中性燃料热力发动机燃料技术等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前沿知识。

贾宏杰老师讲解了《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论》课程将运用三个模块,分不同专题,教授如何合理安排研究生阶段科研学习,传授阅读论文、撰写小论文和项目申报书必备技能等,同时侧重大容量储能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

焦魁老师介绍了《燃料电池技术》课程将面向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兴能源开发技术拥有更多的认知。

在介绍课程的同时,课程负责人们还针对教学资源和教材的使用、实践安排等方面积极研讨,精雕细磨,全面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智能机器与系统方向

智能机器与系统方向研讨会由微电子学院院长马凯学、关静联合主持。

 

Ø 科学研讨

智能机器与系统方向的导师们,面向人类未来挑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考虑智能机器与系统某一共性方向面临的问题,并作为内驱动,结合各研究领域亮点,潜心研讨,凝聚共识,聚焦未来低轨智能微纳卫星终端及其组网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企业前沿技术专家,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形式,凝练学科交叉结合点,以3-5年为目标聚智聚心,共同落实研究方向,培养引领科技发展的高层次领军人才。

 

Ø 课程建设

为建设优质课程,本学期开设的《研究方法论》课程负责人徐德刚老师分享课程建设经验,介绍了该课程作为一门通识引导课,邀请智能机器与系统方向不同研究领域的导师、企业领导协同授课、共建学院专业教师,旨在凝练科学精神,将什么是学科交叉,如何实现学科交叉”的主线,贯穿到每一次主题课程中高度融合,引导学生构建探寻真理的思维模式,通过高频率的互动研讨,指导学生扣好科学研究的第一粒扣子。同时,思考在今后的课程中,更多的融入企业力量,协同育人。

随后,课程负责人谢辉老师和孙涛老师也针对下学期即将开设的课程进行全面介绍。

辉老师从课程定位、总体思想、目标方案、内容安排、教学组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以问题为驱动的多学科交叉项目实践》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将与课程负责人马凯学老师共同牵头,聚焦未来低轨智能微纳卫星终端及其组网的关键技术,集结导师团全体“大咖”联袂开设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多学科交叉融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孙涛老师分享了《智能机器与系统技术前沿》的课程计划和安排,并强调将带领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与系统技术领域中机器人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智能机器与系统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完美结合,使同学们走近科技发展前沿,开阔视野,拓展研究思路。

研讨会上,导师们针对课程建设进行详细论证和推敲,不断碰撞出学科交叉的“智慧火花”。谢辉老师在交流研讨中深情的表达到,“逢山开道,逢水架桥,我们将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教学相长”。

 

凝心聚力共促学生成长

 

为创造师生联动,加强师生间进行深入的学术交叉,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学院与导师们分享了为师生打造“多学科交叉工作坊”的过程,研讨确定《国际工程师学院“多学科交叉工作坊”运行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定期组织安排学生科研交流活动,每期活动制定研讨计划和主题,明确研讨目标,并安排导师指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建立学术思维,引领学生拓展研究方向激发学生多元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最后,单小麟首先感谢导师们对学院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随后就疫情期间学院学生科研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特别向与会导师对于学生科研、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关心表示感谢,强调疫情期间落实好导师育人工作,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未来,国际工程师学院将联合导师们不断深化学科交叉,凝聚攻关任务,探索学生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工程领军人才

据悉,国际工程师学院秉持天津大学“交叉、开放、创新”的原则,推动《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科技前沿,打破学科壁垒和学院藩篱,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培养,以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