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邵辰)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天津大学一流研究生教育新质行动”,持续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国际工程师学院于4月18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召开“课程质量提升工程”暨第二期课程负责人工作会议。国际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原续波教授、副院长刘艳丽教授与全体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聚焦项目式课程改革与产教深度融合,共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原续波教授以《设计与建造I》课程为范例,深度解读项目式教学(PBL)的理念以及对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价值。他指出,PBL以真实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全流程实践验证,其本质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纽带、综合素养为内核的培养范式。该方法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设计者”转型,依托校企协同将行业前沿需求转化为教学动能,使用贯穿培养全周期的“项目锚点教学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螺旋式深度耦合。
刘艳丽教授系统部署项目式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创新举措。她强调,课程建设需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通过校企协同开发项目式教学,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为一流研究生教育注入新质动能。
会议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凝聚多项共识,需将课程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衔接,以产业实际问题为牵引,提出以“真实问题导入-学科交叉攻关-双导师协同指导”模式,实现培养方案项目化改造全覆盖。
本次工作会议为学院各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国际认证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国际工程师学院将以“课程质量提升工程”为支点,构建基于真实工程场景的项目式课程群,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行业前沿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双向动态转化,完善全英文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国际工程教育示范品牌,着力锻造能够肩负国家战略使命并能发挥引领作用的复合型国际工程领军人才。